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孛的解释

复制

bèi ㄅㄟˋ

子部 共7画 上中下结构 U+5B5B CJK 基本汉字

7画

4

上中下结构

会意字

FPBF

JBND

EDWY

40407

1319

5635

U+5B5B

[1245521]横、竖、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

孛字概述

〔孛〕字的拼音是(bèi),部首是子部,总笔画是7画

〔孛〕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孛〕字仓颉码是JBND,五笔是FPBF,四角号码是40407,郑码是EDWY,中文电码是1319,区位码是

〔孛〕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孛〕字异体字是

孛字笔顺
孛字详解

1bèiㄅㄟˋ

基本解释

草木茂盛的样子。

古书上指光芒强盛的彗星。

详细解释

副词

1.草木茂盛的样子luxuriantly

上扶疏而孛散兮,下交错而龙鳞。 —— 曹丕《柳赋》

2.慧星的别称comet

3.混乱;相冲突。后作“悖”。 disorderly。如:孛沴(悖乱灾变);孛戾(狂悖乖张)

2ㄅㄛˊ

详细解释

动词

1.变色。后作“勃”change color

孛,色恶也。 —— 《集韵》

2.另见 bèi。

1ㄅㄛˊ

详细解释

脸部变色。

孛然大怒。

置于名词前。如:“孛老”(为元剧中的年老男性)。

2bèiㄅㄟˋ

详细解释

星名。即彗星。

《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

1ㄅㄛˊ

详细解释

1.形容脸色(因发怒)突然改变的样子。

孛然变色。

2.姓。

2ㄅㄛˊ

详细解释

1.古代指彗星。

2.〈书〉形容彗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样子。

彗出东方,孛于七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

字源字形

孛(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孛(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孛(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孛(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孛(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孛(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孛(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