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字概述
稟字笔顺
稟字详解
稟禀
bǐngㄅㄧㄥˇ基本解释
◎同“禀”。
详细解释
◎同“𡗋”。
稟禀
1bǐngㄅㄧㄥˇ详细解释
名
◎天赋的资质。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天赋异禀。
动
1.承受。
《书经•说命》:“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汉•孔安国•传:“禀,受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
2.下对上、卑对尊、或民众对官署的陈述。
《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宾客辐辏,求诉百端,内外咨禀,盈阶满室。”《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
禀告、禀明原委。
稟禀
2lǐnㄌㄧㄣˇ详细解释
名
◎谷仓。
《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
稟禀
3bīnㄅㄧㄣ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稟禀
bǐngㄅㄧㄥˇ详细解释
1.赐予;赋予。
天禀其性、禀授。
2.承受。
禀受、禀命。
3.禀报;禀告。
禀白、禀奏、容后面禀。
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稟,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bǐng),禾部,共13画,上下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