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掣的解释

复制

chè ㄔㄜˋ

手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63A3 CJK 基本汉字

12画

8

上下结构

会意字

RMHR-86、TGMR-98

HNQ

MBKM

22502

2233

1924

U+63A3

[311252223112]撇、横、横、竖、横折钩、竖、竖、竖钩、撇、横、横、竖钩

掣字概述

〔掣〕字的拼音是(chè),部首是手部,总笔画是12画

〔掣〕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掣〕字仓颉码是HNQ,五笔是RMHR-86、TGMR-98,四角号码是22502,郑码是MBKM,中文电码是2233,区位码是

〔掣〕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掣〕字异体字是

掣字笔顺
掣字详解

chèㄔㄜˋ

基本解释

拉,拽。~肘。~后腿。风驰电~。

抽。~签。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2.同本义pull

掣,拽也。 —— 《经典释文》见舆曳,其牛掣。 —— 《易·睽》流火掣空飞。 ——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3.牵制;控制 control。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4.抽;拔draw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 —— 《晋书·王献之传》

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chèㄔㄜˋ

详细解释

1.牵引、牵动。

《文选•潘岳•西征赋》:“掣三牵两。”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抽取。

《晋书•卷八○•王羲之传》:“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水浒传•第五九回》:“李俊、张顺明晃晃掣出尖刀在手。”

3.疾速飞行。

南朝梁•简文帝〈金錞赋〉:“野旷尘昏,星流电掣。”

chèㄔㄜˋ

详细解释

1.拉;扯。

掣肘、牵掣。

2.拔;抽。

掣刀。

3.一闪而过;快速移动。

风驰电掣。

字源字形

掣(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掣(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