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蛾的解释

复制

é ㄟˊ ㄧˇ

虫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86FE CJK 基本汉字

13画

7

左右结构

会意字

JTRT-86、JTRY-98

LIHQI

IMHM

53150

5760

2274

U+86FE

[2512143121534]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

蛾字概述

〔蛾〕字的拼音是(é,yǐ),部首是虫部,总笔画是13画

〔蛾〕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蛾〕字仓颉码是LIHQI,五笔是JTRT-86、JTRY-98,四角号码是53150,郑码是IMHM,中文电码是5760,区位码是

〔蛾〕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蛾〕字异体字是

蛾字笔顺
蛾字详解

1éㄟˊ

基本解释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眉。~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绿。飞~扑火。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虫,我声。本义:蛾子。昆虫。形似蝴蝶,体躯一般粗大,四翅,静止时平放体侧。多在夜间飞行。

2.同本义moth

禽兽虫蛾。 —— 《列子·黄帝》朱蛾其状如蛾。 —— 《山海经·海内北经》

蛾罗(即蛾子);蛾蝶(指飞蛾);蛾眉(指飞蛾)

3.蛾眉的简称beautiful eyebrows

扬蛾微眺。 —— 魏· 曹丕《答繁钦书》

蛾黄(淡黄色);蛾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4.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 some fungus similar to or likened to a moth。如:木耳,桑耳,亦称为木蛾,桑蛾。

5.另见 yǐ。

2ㄧˇ

基本解释

古同“蚁”。

详细解释

名词

1.蚂蚁。后作“蚁”ant

扶服蛾伏。 —— 《文选·扬雄》蜂蛾微命,力何固? —— 《楚辞》

蛾子(幼蚁);蛾附蜂屯(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蛾封(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蛾斗(蚂蚁争斗)

2.另见 é。

1éㄟˊ

详细解释

1.鳞翅科昆虫的总称。与蝶相类而躯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色,静止时呈水平放置,大都属于昼伏夜出。其种类甚多,有天蛾、蚕娥、灯蛾等。

2.蛾眉的简称。

3.形状像蛾的寄生物。如木耳又称为“木蛾”,桑耳又称为“桑蛾”。

4.姓。如周代时晋国有蛾析。

须臾、不久。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始为少使,蛾而大幸。”

2ㄧˇ

详细解释

1éㄟˊ

详细解释

1.昆虫名。躯体肥大,与蝶相似,触角多变化,有丝状、羽状、梳子状等,翅面灰白色,多昼伏夜出。其种类繁多,有天蛾、蚕娥、灯蛾等。

2.〈书〉指蛾眉。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唐‧温庭筠〈晚归曲〉)。

3.姓。

2ㄧˇ

详细解释

蚁科昆虫的统称。通“蟻”。

蛾伏。

字源字形

蛾(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蛾(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蛾(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蛾(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蛾(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蛾(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蛾(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蛾(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