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字概述
蚶字笔顺
蚶字详解
蚶
hānㄏㄢ基本解释
◎〔~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详细解释
名词
◎动物名。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 ark shell,蚶属的软体动物,介壳厚,稍呈心脏形,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像瓦垄。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通称“蚶子”
[何胤]疑食蚶蛎。 —— 《南齐书·周颗传》
蚶菜(赤贝的一种);蚶酱(蚶肉制成的酱)
蚶
hānㄏㄢ详细解释
名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蚌属。外壳淡褐色,肉白可食。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可人工养殖。也称为“魁蛤”、“蚶子”。因其介壳厚且坚硬,有纵线突起,像屋瓦的楞角,故俗称为“瓦楞子”。《尔雅•释鱼》“魁陆”句下晋•郭璞•注:“《本草》云:『魁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
蚶
hānㄏㄢ详细解释
◎软体动物名。壳厚而坚硬,有纵线突起,外表淡褐色,肉白可食。生活在浅海泥沙和岩石缝隙中,可人工养殖。也作“蚶子”、“瓦楞子”。
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蚶”的成语
蚶,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hān),虫部,共11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