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噤的解释

复制

jìn ㄐㄧㄣˋ

口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5664 CJK 基本汉字

16画

13

左右结构

会意字

KSSI

RDDF

JFFB

64091

0891

6468

U+5664

[2511234123411234]竖、横折、横、横、竖、撇、点、横、竖、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噤字概述

〔噤〕字的拼音是(jìn),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6画

〔噤〕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噤〕字仓颉码是RDDF,五笔是KSSI,四角号码是64091,郑码是JFFB,中文电码是0891,区位码是

〔噤〕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噤〕字异体字是

噤字笔顺
噤字详解

jìnㄐㄧㄣˋ

基本解释

闭口不说话。~口。~声。~若寒蝉。

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战。寒~。

详细解释

动词

1.闭口close one's mouth

口禁,口闭也。从口,禁声。 —— 《说文》口噤闭而不言。 —— 《楚辞·思古》翅垂口噤心甚劳。 —— 杜甫《朱凤行》

噤声(闭口不言;不出声或小声);噤窄(闷在心里不说);噤口卷舌(缄默不言)

2.关闭;封闭close

有噤门而莫启。 —— 潘岳《西征赋》

噤门(关门)

3.因寒冷而发生的哆嗦 shiver。如:噤渗(瑟缩寒战);噤颐(微动其颊。细语);噤战(咬紧牙关打颤)

4.吃光喝完be used up

你过来,这酒我吃不了,咱两个噤了这素子酒吧。 —— 《金瓶梅》

jìnㄐㄧㄣˋ

详细解释

同“唅”。

jìnㄐㄧㄣˋ

详细解释

闭嘴不作声。

《史记•卷一○一•袁盎鼌错传》:“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噤若寒蝉、噤口不语。

因受惊或受寒而身体颤抖的现象。

冻噤、打了个寒噤。

详细解释

1.闭上嘴不出声。

噤若寒蝉、噤口不语。

2.因受惊或受寒而引起的身体颤抖。

冷噤、打了个寒噤。

字源字形

噤(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噤(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噤(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噤(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