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偝的解释

复制

bèi ㄅㄟˋ

亻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505D CJK 基本汉字

11画

9

左右结构

会意字

WUXE

OLPB

NTRQ

22227

待添加

待添加

U+505D

[32211352511]撇、竖、竖、横、提、撇、竖弯钩、竖、横折钩、横、横

偝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11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35頁,第29

廣韻》、《集韻𡘋蒲昧切,音佩──棄也。
禮・坊記》: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

又,《禮・投壷》:毋偝立。〔註〕偝立,不正鄕前也。

又,《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偝則謾之。或作倍,亦作背。

注解

〔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偝〕字拼音是b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背,五行属

〔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èi] ⑴ 同“背”。背对着。《廣韻•隊韻》:“偝,向偝。”《類篇•人部》:“偝,不正鄉。”⑵ 同“背”。违背;背弃。《集韻•隊韻》:“背,違也。或从人。”⑶ 裱糊。宋曾慥《類説》卷四十五引《清夜遊西園圖》:“貞觀中褚河南裝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