陊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3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49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38頁,第3字
音《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𡘋音舵。
《玉篇》:壞也。
《廣韻》:下坂貌。又,落也。于逖《聞奇錄》:徐知業少時遊天台山,歇於大樹隂,巖上石盤欲陊,空中語曰:下有人。石矻然架樹,回身乃落,震地堛然。〔又〕楊集收復睦州,至一巖下,忽一大石盤陊下。
《集韻》本作阤,亦作陀。
例又,《玉篇》:小𨹹也。
音又,《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𡘋音垜。
《說文》:亦落也。〔註〕俗作墮,非。
《集韻》或作隓、𡐦。
音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爾切,𡘋音豸。
《廣韻》:山𨹹也。
《集韻》本作阤,或作陁。
注解
〔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陊〕字拼音是d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多。
〔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ò] ⑴ 古同“堕”:“程巧致功,期不陁~。”⑵ 败坏;破败。⑶ 山崩。
陊,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duò),阝部,共8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