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纩的解释

复制

kuàng ㄎㄨㄤˋ

纟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7EA9 CJK 基本汉字

6画

3

左右结构

会意字

XYT-86、XOT-98

VMI

ZTG

20100

4962

7094

U+7EA9

[551413]撇折、撇折、提、点、横、撇

纩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1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942頁,第36

標點整理本: 第905頁,第36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謗切,音曠。
說文》:絮也。或从光作絖。
玉篇》:綿也。
書・禹貢》:厥篚纖纊。〔傳〕纊,細綿。
儀禮・既夕》:屬纊。〔註〕纊,新絮。
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註〕綿也。

又,《集韻》:古曠切,光去聲──義同。

注解

〔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纊〕字拼音是ku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廣

〔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àng] ⑴ 絲綿絮。《説文•糸部》:“纊,絮也。”《小爾雅•廣服》:“纊,緜也。絮之細者曰纊。”⑵ 蠶繭。《淮南子•繆稱》:“小人在上位,如寢關曝纊。”⑶ 用同“曠”。寬廣。唐陳諫《心印銘》:“心遷境遷,心纊境纊。”⑷ 量詞。絲八十縷。《玉篇•糸部》:“纊,八十縷也。”

含“纩”的组词
含“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