攠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05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64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2頁,第11字
音《集韻》、《韻會》𡘋忙皮切,音糜──弊也,鐘受擊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註〕于,鐘脣之上祛也;攠所擊之處靡弊也,窪而生光,有似夫隧。
音又,《集韻》:莫臥切,磨去聲──義同。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眉波切──同「摩」。見摩字註。
注解
〔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í、mǐ、m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靡。
〔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í] ⑴ 钟因受撞击而发光的部位。㈡ [mǐ] ⑴ 消灭:“东~乌桓。”㈢ [mó] ⑴ 古同“摩”,摩擦;切磋。
攠,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mí,mǐ,mó),扌部,共22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