㕯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6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9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頁,第3字
音《唐韻》、《集韻》:女滑切;《韻會》:女刮切,𡘋音豽。
《說文》:言之訥也。
《玉篇》:下聲也,言不出口也。
《廣韻》:言逆下也。
音又,《廣韻》:內骨也。
《集韻》:奴骨切,𡘋音訥。
《廣韻》:㕯口。
音又,《廣韻》、《集韻》𡘋如劣切,音𤑔。
《廣韻》:言遲聲。
《集韻》同「吶」。
音又,《集韻》:女劣切,音笍──亦與吶同。
注解
〔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㕯〕字拼音是n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內、口。
〔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è] ⑴ 同“訥”。说话迟钝。也作“呐”。《説文·㕯部》:“㕯,言之訥也。”
㕯,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nè),口部,共7画,半包围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