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獳的解释

复制

nòu ㄋㄡˋ ㄖㄨˊ

犭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7373 CJK 基本汉字

17画

14

左右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QTFJ

KHMBB

QMFG

41227

待添加

待添加

U+7373

[35314524444132522]撇、弯钩、撇、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獳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犬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2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720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673頁,第27

唐韻》:奴豆切;《集韻》:乃豆切,𡘋音耨。
說文》:怒犬貌。讀若耨。
玉篇》:犬怒也。

又,《唐韻》:乃侯切;《廣韻》:奴鉤切;《集韻》:奴侯切,𡘋音羺──義同。
山海經》:𤢺犬,如獳犬。〔註〕獳犬,怒犬也。范檞〈蜀都賦〉:叫窱之獳。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伯之豎侯獳。

又,《廣韻》:人朱切;《集韻》:汝朱切,𡘋音儒。
山海經》:耿山有獸,狀如狐而魚翼,名曰朱獳,其鳴自叫,見則其國有兵。

集韻》本作𤟦

注解

〔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òu、r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需

〔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òu] ⑴ 发怒的(狗)。⑵ 姓。 [rú] ⑴ 〔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狐狸而长有鱼鳍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