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耎的解释

复制

ruǎn ㄖㄨㄢˇ nuò ㄋㄨㄛˋ

而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800E CJK 基本汉字

9画

3

上下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DMJD

MBK

GLGD

10804

待添加

待添加

U+800E

[132522134]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横、撇、捺

耎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961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927頁,第15

廣韻》:而兗切;《集韻》、《韻會》:乳兗切,𡘋音軟。
說文》:稍前大也。
玉篇》:柔也。
類篇》:弱也。
集韻》:𨋚,或作輭,通作耎。
戰國策》:鄭、魏者,楚之耎國。
前漢・司馬遷傳》:以耎脆之體。
莊子・胠篋篇》:惴耎之蟲。

又,《史記・天官書》:其巳出三日,而復有微入,二三日乃復盛出,是謂耎。〔註〕耎,退之不進。

注解

〔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而部

〔耎〕字是多音字,拼音是ruǎn、n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而、大

〔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uǎn] ⑴ 物体前较大于后。⑵ 弱,与“强”相对。⑶ 古同“软”:“尊子伯亦为京兆尹,坐~弱不胜任免。”⑷ 退缩。 [nuò] ⑴ 古同“懦”。

含“耎”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