𧜁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87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22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7頁,第41字
音《唐韻》:所拜切;《集韻》:所介切,𡘋音鎩──衣削幅也。
《廣韻》:衣𧘪縫也。
音又,《集韻》:所例切,音㡜──義同。
音又,師駭切──同「𢄌」。
《類篇》:𢅭𢄌,衣破。或从衣。
音又,《韻會》:山戛切,音殺──主縫餘也。
例或作𦃏。
注解
〔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ài、shā、shǎ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殺。
〔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ài] ⑴ 衣縫。⑵ 衣削幅。㈡ [shā] ⑴ 衣縫餘。㈢ [shǎi] ⑴ [襰𧜁]也作“襰𢄌”。見“襰”。
𧜁,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shài,shā,shǎi),衤部,共15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