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澌的解释

复制

氵部 共15画 左中右结构 U+6F8C CJK 基本汉字

15画

12

左中右结构

会意字

IADR-86、IDWR-98

ETCL

VEPD

32121

3402

6889

U+6F8C

[441122111343312]点、点、提、横、竖、竖、横、横、横、撇、点、撇、撇、横、竖

澌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52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51頁,第38

標點整理本: 第600頁,第9

唐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𡘋音斯。
說文》:水索也。揚子《方言》:澌,盡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先齊切,音西──與嘶同,本作𤺊
說文》:散聲也。〔徐曰〕若今謂馬鳴爲嘶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正韻》:息漬切,𡘋音賜──亦水索也。

與凘別。凘爲流水之凘,俗誤作澌。

注解

〔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澌〕字拼音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斯,五行属

〔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斯声。本义是水尽。

〔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ī] ⑴ 尽⑵ 流水:“候吏还白,河水流~”。⑶ 古同“嘶”,声音沙哑。

含“澌”的组词
含“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