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蓑的解释

复制

suō ㄙㄨㄛ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D1 CJK 基本汉字

13画

10

上下结构

会意字

AYKE

TYWV

ESKR

44732

5560

4382

U+84D1

[1224125113534]横、竖、竖、点、横、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撇、捺

蓑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51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020頁,第22

古文: 𠱗𡔤

唐韻》:蘇和切,音莎。
玉篇》:草衣也。
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又,《韻會》:覆也。
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𤝱,毛如披蓑。

注解

〔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蓑〕字拼音是suō,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衰,五行属

〔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uō] ⑴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⑵ 用草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