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也的解释

复制

ㄧㄝˇ

乙部 共3画 独体字 U+4E5F CJK 基本汉字

3画

独体字

会意字

BNHN

PD

YI

44712

0048

5018

U+4E5F

[525]横折钩、竖、竖弯钩

也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乙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4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9頁,第5

古文: 𠃟

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𡘋音野──語已辭。
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
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
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日應疎。

又,姓。明也伯先。

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

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注解

〔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乙部

〔也〕字拼音是,独体字,五行属

〔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ě] ⑴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⑵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⑶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⑷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判断;❷表疑问;❸表停顿;❹形容词尾)。⑸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