禋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21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844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05頁,第14字
古文: 𥛡 、 𠖦
音《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𡘋音因。
《說文》: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
《書・舜典》:禋于六宗。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註〕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
音又,《集韻》、《韻會》𡘋因蓮切,音燕。
《詩・周頌》肇禋,徐邈讀若煙。
〇〔按〕禋,又作煙,見魏〈受禪表〉。
注解
〔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禋〕字拼音是y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垔。
〔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n] ⑴ 古代烧柴升烟以祭天:“以~祀祀昊天上帝。”⑵ 诚心祭祀:“不~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⑶ 姓。
禋,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yīn),礻部,共13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