俑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1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9頁,第15字
音《集韻》、《韻會》、《正韻》𡘋尹竦切,音勇──從葬木偶。
《禮・檀弓》:孔子謂:爲芻靈者善,爲俑者不仁。〔註〕芻靈,束草爲人形,以爲死者之從,略似人形。俑則設機發動,全似人,能踊躍也。今倡端不善曰作俑。
音又,《廣韻》、《正韻》𡘋他紅切,音通。
《說文》:痛也。
注解
〔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俑〕字拼音是y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甬,五行属土。
〔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甬( yǒng )声。本义是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因象人。故从人。
〔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ǒng] ⑴ 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含“俑”的成语
俑,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yǒng),亻部,共9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