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洛的解释

复制

luò ㄌㄨㄛˋ

氵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D1B CJK 基本汉字

9画

6

左右结构

会意字

ITKG

EHER

VRJ

37164

3157

3469

U+6D1B

[441354251]点、点、提、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洛字概述

〔洛〕字的拼音是(luò),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9画

〔洛〕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洛〕字仓颉码是EHER,五笔是ITKG,四角号码是37164,郑码是VRJ,中文电码是3157,区位码是

〔洛〕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洛〕字异体字是

洛字笔顺
洛字详解

luòㄌㄨㄛˋ

基本解释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雒”。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2.同本义Luo River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 《说文》

3.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4.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

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5.洛阳的简称Luoyang

luòㄌㄨㄛˋ

详细解释

1.参见“洛水”条。

2.大陆地区洛阳的简称。

3.姓。如明代有洛忠。

luòㄌㄨㄛˋ

详细解释

1.用于地名:

2.(1)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北部,流入渭河。也作“北洛河”。

3.(2)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南部,流经河南入黄河。也作“南洛河”。古代作“雒”。

4.姓。

字源字形

洛(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洛(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洛(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洛(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洛(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洛(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洛(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洛(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洛(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洛(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洛(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