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字的拼音是(máo),部首是矛部,总笔画是5画。
〔矛〕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矛〕字仓颉码是NINH,五笔是CBTR-86、CNHT-98,四角号码是17222,郑码是XSIM,中文电码是4243,区位码是。
〔矛〕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独体字。
〔矛〕字异体字是 鉾 。
矛
máoㄇㄠˊ基本解释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spear lance; pike。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 《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二矛重英。 —— 《诗·郑风·清人》脩我戈矛。 —— 《诗·秦风·无衣》进矛戟者。 —— 《礼记·曲礼》操戈执矛。 —— 《周书·王会》矛若林立。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矛
máoㄇㄠˊ详细解释
名
1.古代一种直刺兵器。长柄,有青铜或铁制的利刃。
《文选•枚乘•七发》:“白刃硙硙,矛戟交错。”《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迳出北门。”
长矛。
2.二一四部首之一。
矛
máoㄇㄠˊ详细解释
1.古代兵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利刃,用于刺杀。
矛头、矛盾、长矛、戈矛。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楚〔战国〕 简 秦家嘴
楚〔战国〕 简 仰天湖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上博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矛,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máo),矛部,共5画,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