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绵的解释

复制

mián ㄇㄧㄢˊ

纟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EF5 CJK 基本汉字

11画

8

左右结构

会意字

XRMH

VMHAB

ZNLI

26127

4875

3564

U+7EF5

[55132511252]撇折、撇折、提、撇、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

綿

绵字概述

〔绵〕字的拼音是(mián),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11画

〔绵〕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绵〕字仓颉码是VMHAB,五笔是XRMH,四角号码是26127,郑码是ZNLI,中文电码是4875,区位码是

〔绵〕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绵〕字异体字是 綿

绵字笔顺
绵字详解

綿

miánㄇㄧㄢˊ

基本解释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帛,从糸( mì )。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2.同义silk floss

绛缇絓紬丝絮绵。 ——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资治通鉴》吴绵软如云。 —— 白居易《新制布裘》

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3.通“棉” cotton

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4.丝絮状物floc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 —— 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 周邦彦《兰陵王》

5.姓。春秋齐有绵驹。

动词

接连不断be continuous; connect; link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 《诗·大雅·绵》緜,连也。 —— 《广雅·释诰四》郑绵络些。 —— 《楚辞·招魂》緜日月而不衰。 —— 《文选·张衡·思玄赋》绵地千里。 —— 《后汉书·西羌传》

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形容词

1.久远far back

微睇緜藐。 —— 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鸟屿緜邈。 —— 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2.柔软,单薄 soft

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3.薄弱;软弱weak; feeble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 《汉书·严助传》

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4.病重(disease)severe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 —— 《晋书·陶侃传》

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5.美,盛 tender; flourishing

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

字源字形

绵(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绵(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绵(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绵(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绵(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绵(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绵(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绵(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