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齧的解释

复制

niè ㄋㄧㄝˋ

齒部 共21画 上下结构 U+9F67 CJK 基本汉字

21画

6

上下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DHVB

QHYMU

CIYI

57772

待添加

待添加

U+9F67

[111253212134341343452]横、横、横、竖、横折钩、撇、竖、横、竖、横、撇、点、撇、点、横、撇、点、撇、点、竖折/竖弯、竖

齧字概述

〔齧〕字的拼音是(niè),部首是齒部,总笔画是21画

〔齧〕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齧〕字仓颉码是QHYMU,五笔是DHVB,四角号码是57772,郑码是CIYI,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齧〕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齧〕字异体字是

齧字笔顺
齧字详解

nièㄋㄧㄝˋ

基本解释

咬,啃。《説文•齒部》:“齧,噬也。”

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侵蚀。《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灓水齧其墓。”

草名。蓬草的一种。《爾雅•釋草》:“齧,彫蓬;薦,黍蓬。”

野菜名。苦堇。《爾雅•釋草》:“齧,苦堇。”

姓。《廣韻•屑韻》:“齧,姓。《莊子》有齧缺。”

详细解释

1.會意。從齒,㓞聲。本義為刻畫,疑有表義作用。

2.同本義gnaw

齧,噬也。 —— 《說文》。字亦作齧。鳥曰啄,獸曰囓。武臥齧雪。 —— 《漢書·李廣蘇建傳》衆蛇競來,齧索且斷。 —— 《後漢書·費長房傳》勩感涕,因齧指流血。 —— 《新唐書·李勩傳》以齧人,無御之者。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齧指(咬指頭。形容極爲痛心);齧咬(啃咬。比喻折磨);齧啃(啃咬);齧齒(咬牙切齒);齧噬(咬嚼);齧心(比喻痛苦至極);齧雪吞氈(比喻爲堅持氣節而過艱苦的生活);齧臂(咬臂出血;以示誠信和堅決)

3.侵蝕erode

水皆齧石出。 ——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漢水齧古根。 ——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別》

nièㄋㄧㄝˋ

详细解释

1.啃、咬。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2.侵蚀。

《战国策•魏策二》:“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恋水啮其墓。”宋•陆游〈秋日出游戏作〉诗二首之二:“薄云韬日未成雨,野水啮沙争赴溪。”

1.缺口。

《淮南子•人间》:“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啮。”

2.姓。如唐尧时代有贤人啮缺。

nièㄋㄧㄝˋ

详细解释

1.咬;啃。

虫咬鼠啮、啮食。

2.姓。

字源字形

齧(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齧(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齧(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齧(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齧(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齧(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齧(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