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鼉的解释

复制

tuó ㄊㄨㄛˊ

黽部 共25画 上下结构 U+9F09 CJK 基本汉字

25画

12

上下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KKLV-86、KKLX-98

RRWMU

JJAW

66717

7842

待添加

U+9F09

[2512512512112511251211511]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弯钩、横、竖折/竖弯、横

鼉字概述

〔鼉〕字的拼音是(tuó),部首是黽部,总笔画是25画

〔鼉〕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鼉〕字仓颉码是RRWMU,五笔是KKLV-86、KKLX-98,四角号码是66717,郑码是JJAW,中文电码是7842,区位码是

〔鼉〕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鼉〕字异体字是

鼉字笔顺
鼉字详解

tuóㄊㄨㄛˊ

基本解释

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鰐”、“鼉龍”、“豬婆龍”。

详细解释

名词

揚子鱷 Yangtze alligator,鈍吻鱷科的一種爬行動物( Alligator sinensis ),產於長江下游,是中國特產。亦稱「鼉龍」,俗稱「豬婆龍」 (魚鱉黿鼉。)《墨子·公輸》 如:鼉更(鼉的鳴聲);鼉鼓(鼉皮製成的鼓);鼉風魚(傳說中的鼉類動物) 【漢典】。

tuóㄊㄨㄛˊ

详细解释

动物名。爬虫纲鼍科。长约二公尺余,背部暗褐色,有六横列角质鳞,具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灰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四足,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趾具蹼,穴居于池沼底部,以鱼、蛙、鸟、鼠为食。为大陆地区特产动物,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皮可制鼓。

tuóㄊㄨㄛˊ

详细解释

爬行动物名。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体长不到二公尺,吻宽,腹面有鳞保护。穴居于池沼底部,以鱼、蛙、鸟、鼠为食。原生于长江中下游与太湖。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列为极危物种。也作“扬子鳄”、“猪婆龙”。

字源字形

鼉(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鼉(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鼉(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鼉(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鼉(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