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燹的解释

复制

xiǎn ㄒㄧㄢˇ

火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71F9 CJK 基本汉字

18画

14

上下结构

会意字

EEOU-86、GEGO-98

MOF

GQGU

11809

3611

7662

U+71F9

[135333413533344334]横、撇、弯钩、撇、撇、撇、点、横、撇、弯钩、撇、撇、撇、点、点、撇、撇、捺

燹字概述

〔燹〕字的拼音是(xiǎn),部首是火部,总笔画是18画

〔燹〕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金。

〔燹〕字仓颉码是MOF,五笔是EEOU-86、GEGO-98,四角号码是11809,郑码是GQGU,中文电码是3611,区位码是

〔燹〕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燹〕字异体字是

燹字笔顺
燹字详解

xiǎnㄒㄧㄢˇ

基本解释

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兵~。烽~。

详细解释

名词

1.野火wild fire; prairie fire

燹,野火也。 —— 《玉篇》

兵燹(因战争所遭受的焚烧破坏)

2.后专指兵火、战火flames of war

先圣旧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叹也夫! —— 宋· 庄季裕《鸡肋篇》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 —— 宋· 张存《重刊埤雅序》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 —— 明· 高启《次韵杨孟戴早春见寄》

动词

焚烧 burn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红楼梦》

xiǎnㄒㄧㄢˇ

详细解释

1.火、野火。

《说文解字•火部》:“燹,火也。”

2.战争所引起的焚烧破坏。

明•张自烈《正字通•火部》:“燹,兵火曰燹。”明•高启〈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诗:“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

焚烧。

《红楼梦•第七八回》:“及闻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

xiǎnㄒㄧㄢˇ

详细解释

1.〈书〉火;野火。

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一》)。

2.〈书〉焚烧。

让惨然为燹券,召母归之(《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列传‧子让》)。

字源字形

燹(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燹(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燹”的组词
含“燹”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