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燖的解释

复制

xún ㄒㄩㄣˊ

火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71D6 CJK 基本汉字

16画

12

左右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OVAF

FSMI

UOJD

97846

待添加

待添加

U+71D6

[4334511121251124]点、撇、撇、点、横折、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钩、点

燖字概述

〔燖〕字的拼音是(xún),部首是火部,总笔画是16画

〔燖〕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燖〕字仓颉码是FSMI,五笔是OVAF,四角号码是97846,郑码是UOJD,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燖〕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燖〕字异体字是

燖字笔顺
燖字详解

xúnㄒㄩㄣˊ

基本解释

用火烧熟。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

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详细解释

动词

1.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hot-water depilate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 —— 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燖毛;燖鸡

2.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boil meat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xúnㄒㄩㄣˊ

详细解释

1.将冷却的熟食温热。

《集韵•平声•侵韵》:“燂,火孰物。或作燖、燅。”

2.将肉沉于汤中。

《集韵•平声•盐韵》:“燖,沉肉于汤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以热水烫后去毛。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涢水注》:“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其热可以燖鸡。”

扬汤燖毛。

xúnㄒㄩㄣˊ

详细解释

1.〈书〉将肉类放在汤镬中烫热。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

2.〈书〉宰杀动物,用开水烫后去毛。

扬汤燖毛。

字源字形

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燖(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燖(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燖(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燖(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燖”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