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簿的解释

簿

复制

ㄅㄨˋ ㄅㄛˊ

⺮部 共19画 上下结构 U+7C3F CJK 基本汉字

19画

13

上下结构

会意字

TIGF-86、TISF-98

HEII

MVFD

88142

4689

1830

U+7C3F

[3143144411251124124]撇、横、点、撇、横、点、点、点、提、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横、竖钩、点

簿字概述

〔簿〕字的拼音是(bù,bó),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9画

〔簿〕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簿〕字仓颉码是HEII,五笔是TIGF-86、TISF-98,四角号码是88142,郑码是MVFD,中文电码是4689,区位码是

〔簿〕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簿〕字异体字是

簿字笔顺
簿字详解

簿

1ㄅㄨˋ

基本解释

本子,册籍。~册。~记。~籍。~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伍。卤~(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溥( pǔ )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2.同本义book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 —— 《史记·张释之传》

练习薄;账簿;簿籍(财物出纳的账册);簿钞(簿牒;簿籍文书)

3.文书document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 —— 《论衡·谢短》

簿责(以文牍相责);簿牒(文书);簿历(履历记录);簿牍(文书)

4.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written confession; deposition

簿圆(供状齐备);簿决(断案);簿讼(审理诉讼案件)

5.仪仗 guard of honour

簿伍(仪仗侍从)

6.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故多称簿,历朝皆有,如汉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简称簿 secterary

簿伐,簿阀(先代官籍门阀);簿尉(主簿和县尉)

动词

造册登记 register。 如:簿列(谓登记入册);簿土(古代指入册的土地)

簿

2ㄅㄛˊ

基本解释

同“箔”,养蚕席。

详细解释

1.书写用的本子,或登记事物的册子。

《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

帐簿、笔记簿、作文簿、点名簿。

2.文状、状子。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簿。广曰:『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对簿公堂。

3.笏板,古代上朝所持用的手板。

《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宓以簿击颊。”

4.职官名。主簿的简称。

《明史•卷一五八•吴讷传》:“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系京师。”

清查、列册登记。

《魏书•卷二•太祖纪》:“自河已南,诸部悉平。簿其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簿

1ㄅㄨˋ

详细解释

1.用细竹或芦草编成的养蚕器具。

《集韵•入声•铎韵》:“簿,蚕具。”

2.帘子。

明•张自烈《正字通•竹部》:“簿,帘簿。亦作箔。”

簿

2ㄅㄛˊ

详细解释

1.书写的本子或册子。

联络簿、电话簿。

2.〈书〉文状;状子。

对簿公堂。

3.姓。

簿

ㄅㄨˋ
字源字形

簿(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