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字的拼音是(chái),部首是豸部,总笔画是10画。
〔豺〕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金。
〔豺〕字仓颉码是BHDH,五笔是EEFT-86、EFTT-98,四角号码是24200,郑码是PQDM,中文电码是6284,区位码是。
〔豺〕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豺〕字异体字是 犲 。
豺
cháiㄔㄞˊ基本解释
◎哺乳动物,贪食,残暴,常成群侵袭家畜。分布于中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亦称“豺狗”)~狼。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豸( zhì ),才声。从“豸”,表示与野兽有关。本义: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 同本义jackal。
豺,狼属,狗声。 —— 《说文》。字亦作犲。豺,狗足。 —— 《尔雅》豺似狗,白色,有爪牙。迅捷,善搏噬也。 —— 《苍颉篇·解诂》豺则祭兽。 —— 《吕氏春秋·季秋》。注:“似狗而长毛,其色黄。搏豺狼。 —— 《史记·司马相如传》曹公,豺虎也。 —— 《资治通鉴》
2.按,一种野犬,比狼小,毛色较黄,胆子也较狼小,有时夜间成群猎食,但多半是单独或成对出猎,主要吃腐肉或小动物(如家禽)
豺
cháiㄔㄞˊ详细解释
名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亚洲野生食肉性动物,状如犬而身瘦,口大耳小,毛色浅黄,性凶残。为群体活动生物,常结群捕食各种兽类。
豺
cháiㄔㄞˊ详细解释
◎哺乳动物名。外形像狼而较小,耳朵比狼的短而圆。毛大部棕红色,尾末端为黑色。性凶猛,喜群居,常捕食中小型兽类,也伤害人畜。也作“豺狗”。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龙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豺,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chái),豸部,共1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