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柴的解释

复制

chái ㄔㄞˊ

木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67F4 CJK 基本汉字

10画

5

上下结构

会意字

HXSU

YPD

IIRF

22904

2693

1881

U+67F4

[2121351234]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横、竖、撇、捺

柴字概述

〔柴〕字的拼音是(chái),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0画

〔柴〕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柴〕字仓颉码是YPD,五笔是HXSU,四角号码是22904,郑码是IIRF,中文电码是2693,区位码是

〔柴〕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柴〕字异体字是

柴字笔顺
柴字详解

1cháiㄔㄞˊ

基本解释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

烧柴祭天:“~于上帝”。

瘦,不松软。~鸡。~心。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2.同本义faggot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 《礼记·月令》注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 —— 《资治通鉴》

3.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firewood; wood

柴,小木散材也。 —— 《说文》树枳棘与薪柴。 —— 《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 —— 《汉书·沟洫志》

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

4.枯枝,老木 fuzz stick; old wood

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

5.姓。

动词

1.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burn firewood and worship heaven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 —— 《书·舜典》柴望秩于山川。 —— 《书·舜典》柴于上帝。 —— 《礼记·大传》柴而望祀山川。 —— 《礼记·王制》

2.注:“柴,祭天告至也。”

形容词

〈方〉∶ 干瘦,皮包骨 bony。 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2zhàiㄓㄞˋ

详细解释

动词

1.编木维护四周fence

[周武王]乃封 比干之墓,表 商容之闾,柴 箕子之门。 —— 《淮南子》

柴护(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

2.覆盖cover

掘新井而柴焉。 —— 《管子》

3.阻塞;闭塞stop

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 —— 《抱朴子》

柴门(杜门,闭门);柴路(堵塞道路);柴塞(堵塞)

名词

1.通“寨”。防守的栅栏篱障defending fence

羽( 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 —— 《三国志·吴志》

柴栅(栅栏);柴楂(木栏,栅栏);柴篱(木栅栏,藩篱)

2.也指村墅villa

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 —— 唐· 王维《辋川集序》

3.另见 chái。

1cháiㄔㄞˊ

详细解释

1.供燃烧用的小木枯枝。

《礼记•月令》:“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柴火、木柴。

2.姓。如汉代有柴武。

1.烧柴祭天。

《礼记•大传》:“柴于上帝。”唐•孔颖达•正义:“谓燔柴以告天。”

2.保护、以柴塞护。

《淮南子•道应》:“柴箕子之门。”

1.用柴做成的。

唐•王维〈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柴门。

2.干瘦。

这只鸡太柴了。

3.参见“柴心儿”条。

2zhàiㄓㄞˋ

详细解释

以竹或树枝编成的栅栏。通“寨”。如唐朝王维有〈鹿柴〉一诗。《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

cháiㄔㄞˊ

详细解释

1.供燃烧用的枯枝、木头。

柴火、劈柴、干柴烈火。

2.〈口〉纤维粗而多,干涩,不易嚼烂。

这鸡肉煮得太柴,都塞牙了。

3.〈口〉质量、能力低劣。

咱卖的东西没柴货!。

4.姓。

字源字形

柴(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柴(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柴(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