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遲的解释

复制

chí ㄔˊ

辶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U+9072 CJK 基本汉字

15画

12

半包围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NIRP-86、NITP-98

YSEQ

WXKM

37305

待添加

待添加

U+9072

[513241343112454]横折、横、撇、竖、点、提、撇、点、撇、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赿

遲字概述

〔遲〕字的拼音是(chí),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5画

〔遲〕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遲〕字仓颉码是YSEQ,五笔是NIRP-86、NITP-98,四角号码是37305,郑码是WXKM,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遲〕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遲〕字异体字是 赿

遲字笔顺
遲字详解

chíㄔˊ

基本解释

慢,緩。~緩。~笨。~鈍。~疑。~重( zhòng )。~滯。

晚。~到。~暮,~早。推~。延~。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聲。本義:慢慢走。

2.同本義。泛指慢walk slowly; slow

遲,徐行也。 —— 《說文》遲,緩也。 —— 《廣雅》廢徹不遲。 —— 《詩·小雅·楚茨》行道遲遲。 —— 《詩·邶風·穀風》遲歸有待。 —— 《易·歸妹》陵遲故也。 —— 《荀子·宥坐》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遲徐(緩慢);遲滯(緩慢阻滯)

3.遲鈍;反應慢,不靈敏slow; obtuse

料事同而遲速不同。 —— 魏源《默觚下》周少言重遲。 —— 《漢書·杜周傳》。注:「謂性非敏速也。」

4.遲疑;猶豫hesitate to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late

遲,晚也。 —— 《廣雅》湯降不遲。 —— 《詩·商頌·長髮》

他來遲了;遲疾(太晚,耽擱太久)

6.early

遲旦(黎明,清晨);遲明(黎明,清晨)

7.長久long

昭假遲遲。 —— 《詩·商頌·長髮》

遲久(長久)

1chíㄔˊ

详细解释

1.缓、慢。

事不宜迟、说时迟,那时快。

2.不灵活、不敏捷。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迟钝。

晚、不早。

姗姗来迟、迟到。

犹豫、延缓。

唐•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迟疑不决。

姓。如古时有迟任。

2zhìㄓˋ

详细解释

1.等待、期望。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南朝宋•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2.一直到、等到。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传》:“迟帝还,赵王死。”《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郃传》:“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

1chíㄔˊ

详细解释

1.慢;缓慢。

事不宜迟、说时迟,那时快、迟缓、迟滞。

2.比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晚。

迟到、延迟、姗姗来迟。

3.姓。

2zhìㄓˋ

详细解释

1.〈书〉期望。

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2.〈书〉等待;逗留。∥陆⃝今少用。

我将拾瑶草,迟子于玄洲(元‧张雨〈纪提刘彦基丹室〉)。

字源字形

遲(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遲(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遲(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遲(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遲(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遲(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遲(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遲(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