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字概述
瘡字笔顺
瘡字详解
瘡疮
chuāngㄔㄨㄤ基本解释
①伤口;外伤。也作“創”。《玉篇•疒部》:“瘡,瘡痍也。古作創。”
②溃疡;疮疖。《集韻•唐韻》:“瘡,瘍也。”
③喻指痛苦。唐杜甫《壯遊》:“上感九廟焚,下憫萬人瘡。”
详细解释
名
1.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疡。
《政和证类本草•卷一一•草部下品》:“五毒草,味酸、平、无毒。根主痈疽恶疮。”
头疮、脓疮。
2.创伤、外伤。
《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刀疮。
瘡疮
chuāngㄔㄨㄤ详细解释
1.由内外感染造成的皮肤或黏膜红肿溃烂的病症。
褥疮、冻疮。
2.伤口;外伤。
刀疮、疮痍。
瘡疮
chuāngㄔㄨㄤ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瘡,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chuāng),疒部,共15画,半包围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