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瞽的解释

复制

ㄍㄨˇ

目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77BD CJK 基本汉字

18画

13

上下结构

会意字

FKUH

GEBU

BJXL

44604

4233

7813

U+77BD

[121251431125425111]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提、横、竖、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横、横

瞽字概述

〔瞽〕字的拼音是(gǔ),部首是目部,总笔画是18画

〔瞽〕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瞽〕字仓颉码是GEBU,五笔是FKUH,四角号码是44604,郑码是BJXL,中文电码是4233,区位码是

〔瞽〕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瞽〕字异体字是

瞽字笔顺
瞽字详解

ㄍㄨˇ

基本解释

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以为无明。”

瞎。~者。

古代乐师。

不达事理;没有见识;“弃老取少谓之~。”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2.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blind

瞽,目但有朕也。 —— 《说文》瞽子。 —— 《书·尧典》。传:“无目曰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 《荀子·解蔽》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 明· 刘基《卖柑者言》

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旷(指师旷);瞽目先生(说书盲人)

3.没有识别力stupid

未见颜色而言,谡之瞽。 —— 《论语·季氏》是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变名之,真瞽说也。 —— [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瞽说(瞎说);瞽言。

名词

1.古代乐师。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ancient musician

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 《书·胤征》瞽者无以与平文章之观。 —— 《庄子·逍遥游》

2.通“鼓”。乐器。圆柱形中空,两面蒙皮,击之发声drum

诏来瞽皋舞。 —— 《周礼·春官·乐师》

ㄍㄨˇ

详细解释

1.瞎眼的人。

《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诸瞽者殴人,因伤致死,杖一百七,征烧埋银给苦主。”

2.古代的乐官。

《书经•胤征》:“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3.没有见识、无观察力的人。

《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ㄍㄨˇ

详细解释

1.〈书〉瞎眼;眼睛失明。

瞽叟、瞽者。

2.没有见识或不明事理的。

瞽言、瞽说。

字源字形

瞽(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瞽(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瞽(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瞽(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瞽(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瞽(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瞽(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