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字的拼音是(huà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0画。
〔浣〕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浣〕字仓颉码是EJMU,五笔是IPFQ,四角号码是33112,郑码是VWBR,中文电码是3183,区位码是。
〔浣〕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浣〕字异体字是 澣 。
浣
huànㄏㄨㄢˋ基本解释
①洗。~衣。~纱。~雪。~濯。
②中国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水,完声。本义:洗衣服。
2.同本义wash。
浣,濯衣垢也。 —— 《说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浣衣(洗衣);浣拭(洗涤擦拭);浣染(洗染)
3.洗涤,涤除wash; elimite。
湔浣肠胃。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浣雪(洗刷罪名)
名词
◎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any of the three ten-day divisions of a month。
浣
1huǎnㄏㄨㄢˇ详细解释
动
1.洗涤、洗濯。
《广韵•上声•缓韵》:“浣,濯也。”唐•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2.涤除、消除。
唐•马载〈岐阳逢曲阳故人话旧〉诗:“积愁何计遣?满酌浣相思。”
名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后借作为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明•张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诗:『公假月三旬。』今皆袭用之。省作浣。”
浣
2wǎnㄨㄢˇ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浣
wǎnㄨㄢˇ详细解释
1.〈书〉洗。
浣衣、浣纱、浣涤、浣濯。
2.姓。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浣,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huàn),氵部,共1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