橛
juéㄐㄩㄝˊ基本解释
①小木桩。~子。
②树或庄稼的残茎。残~。树~。
③木制的马嚼子。
④一小段:“伏惟烂木一~。佛与众生不别”。
详细解释
名词
1.木橛子,短木桩peg; short wooden stake。
橜,弋也。从木,厥声。一曰门梱也。 —— 《说文》吾处也,若橜株驹。 —— 《列子·黄帝》作厥(橛)株拘。 —— 《庄子·达生》。注:“凡竖木而短者,皆得曰 橜。”苗高二三尺,每路打橛。 —— 宋应星《天工开物》
橛杙(木桩);橛眼(木桩插入地面留下的孔穴)
2.门中竖立以为限隔的短木 post。如:橛机(谓门内。亦指“内室”)
3.树木或禾杆的残根 stump。如:橛株驹(树桩)
4.即马嚼子。马口中所衔的横木。后亦用金属制成 bar bit。如:橛饰(谓以宝物饰于马衔两端)
动词
1.犹翘起,鼓起 stick up。如:橛头船(尖头小船);橛头(橛头船)
2.倒,颠仆 fall forwards。如:橛痿(痿蹶)
3.折断break。
树本浅,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 —— 汉· 刘向《说苑》
4.通“撅”。敲,打击strike。
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五百里,以咸天下。 ——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
橛
juéㄐㄩㄝˊ详细解释
名
1.小木桩、短木头。
《水浒传•第二三回》:“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木头橛子。
2.马口中所衔的横木。
《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
3.禾稼的残根。
稻橛、麦橛。
动
◎击。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橛
juéㄐㄩㄝˊ详细解释
1.木橛子;短木桩;短棍棒。
木头橛子、把马系在这橛桩上头、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2.指桩状的物体。
干屎橛。
3.即马嚼子。马口中所衔的横木。后多以金属制成。
4.树木或禾稼的残根。
树橛、稻橛、麦橛。
5.〈书〉竖立于门中用来作为界线区隔的短木。
6.〈书〉折断。
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籍(唐‧贯休〈观怀素草书歌〉)。
7.〈书〉敲打。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
8.量词。用于计算条状物分成的若干部分。相当于“段”、“截”。
一橛柴、檀香三橛。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橛,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jué),木部,共16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