擣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5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9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07頁,第20字
音《唐韻》、《正韻》:都晧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𡘋音倒。
《說文》本作𢶈。手椎也。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
例一曰築也、敲也、舂也。
《詩・小雅》:我心憂傷,惄焉如擣。
例又,揚子《方言》:依也。〔郭璞註〕謂可依倚之也。
音又,《集韻》:陳留切,音稠──聚也。
《史記・龜筴傳》:上有擣蓍,下有神龜。〔註〕擣,古稠字。擣蓍卽藂蓍。
〇〔按〕《字彙》攺从木,入木部檮字,註誤。
例或作搗。又,作捯,俗作㨶。
注解
〔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擣〕字拼音是d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壽。
〔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o] ⑴ 舂、撞擊,通“搗”。⑵ 衝擊,攻破
擣,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dǎo),扌部,共17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