盠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0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95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752頁,第17字
音《廣韻》:郎奚切;《集韻》: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𡘋音黎。
《博雅》:瓢也。
《廣韻》:以瓢爲飲器也。一曰簞也。
音又,《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𡘋黎上聲──義同。
例《集韻》與劙同,亦作𥂻。
注解
〔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盠〕字拼音是l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彖、皿。
〔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 ⑴ 以瓢为饮器。⑵ 古代一种官职名称,在司徒、司马、司空之上,兼管东西军政:“~之地位甚高,在三司之上。”⑶ 古同“蠡”,虫蛀木。
含“盠”的组词
盠,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lí),皿部,共14画,上下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