笓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1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879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39頁,第4字
音《廣韻》:部迷切;《集韻》:騈迷切,𡘋音鼙──取鰕竹器。
《博雅》:篝筌謂之笓,可以約物。
音又,《集韻》:頻脂切,音琵──義同。
音又,《集韻》、《韻會》𡘋毗至切,音鼻──櫛屬。與枇同。
音又,《集韻》:薄必切,音邲──次也。
例《集韻》或作篦,亦作箄。
注解
〔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í、b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比。
〔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í] ⑴ 捕虾的竹器。⑵ 用竹或荆柳编织的障碍物。㈡ [bì] ⑴ 古同“篦”,篦子。⑵ 排列;编排。
笓,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pí,bì),⺮部,共10画,上下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