鬐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2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5頁,第5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2頁,第16字
音《唐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𡘋音耆。
《說文》:馬鬣也。
《廣韻》:馬項上鬐也。揚子《方言》:鬐,尾稍盡也。〔註〕鬐,毛物漸落去之名。
例又,《儀禮・士虞禮》:魚進鬐也㊟。〔註〕鬐,脊也。
《莊子・外物篇》:揚而奮鬐。
注解
〔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鬐〕字拼音是q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耆。
〔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鬃毛:“毛周其体,长如马~。”⑵ 古通“鳍”。
含“鬐”的成语
鬐,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qí),髟部,共20画,上下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