朓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月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0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50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3頁,第9字
音《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土了切,音眺。
《說文》: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
《前漢・五行志》〔註〕: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又,服虔曰:朓,相覜也,日晦食爲朓。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彫切,音祧。又,《集韻》:他弔切,音糶──義𡘋同。
音又,《廣韻》:丑召切;《集韻》:丑照切,𡘋音哨──祭也。
音又,《集韻》:徒了切,音窕──月側也。
注解
〔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月部。
〔朓〕字拼音是ti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兆。
〔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月,兆声。本义是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ǎo] ⑴ 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朒~警阙,朏魄示冲。”⑵ 盈余:“盈者谓之~,不足者谓之朒。”
朓,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tiǎo),月部,共10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