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筳〕字的拼音是(tíng),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2画。
〔筳〕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筳〕字仓颉码是HNKG,五笔是TTFP,四角号码是88401,郑码是MYMB,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筳〕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筳〕字异体字是 。
筳
tíngㄊㄧㄥˊ基本解释
①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
②小竹片,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
③小簪。
④笼。
⑤竞。
⑥古同“莛”,草茎:“以~击钟,(岂能)发其音声哉?”
详细解释
名词
◎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一般用小竹筒或蜀黍稍茎制成 utensil of winding silk yarn筳,所以络丝者,苏俗谓之籰头。筳即其四周挺如栅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筳
tíngㄊㄧㄥˊ详细解释
名
1.纺纱、络丝或卷棉条的器具。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筳,所以络丝 者,苏俗谓之篗头,筳即其四周挺如栅者。”
2.小的竹枝或木枝。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文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唐•张铣•注:“莛,小木枝也。”
筳
tíngㄊㄧㄥˊ详细解释
1.〈书〉小竹枝;小木枝。
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文选‧东方朔‧答客难》)。
2.〈书〉用来络丝、纺纱、卷棉条等的纺织器具。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筳,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tíng),⺮部,共12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