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刓的解释

复制

wán ㄨㄢˊ

刂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5213 CJK 基本汉字

6画

4

左右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FQJH

MULN

BDRK

12200

待添加

待添加

U+5213

[113522]横、横、撇、竖提、竖、竖钩

刓字概述

〔刓〕字的拼音是(wán),部首是刂部,总笔画是6画

〔刓〕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刓〕字仓颉码是MULN,五笔是FQJH,四角号码是12200,郑码是BDRK,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刓〕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刓〕字异体字是

刓字笔顺
刓字详解

wánㄨㄢˊ

基本解释

削。

刻;挖刻。~木为瓢。

坏,损坏。

圆钝无棱角的样子。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荔县东北。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刀,元声。本义:削去棱角。

2.同本义pare the edges and corners

刓,断也。 —— 《广雅·释诂一》刻印刓而不能授。 —— 《史记·郦生贾陆传》刻印刓忽不能予。 —— 《汉书·韩信传》

刓剔(削剃)

3.磨损 wear and tear。如:刓隐(因磨损而模糊不清);刓缺(磨损残缺);刓钝(磨损钝弊);刓弊(磨损)

4.雕琢carve

刓方以为圆兮。 —— 《楚辞·怀沙》

刓饰(雕琢修饰);刓凿(雕凿);刓刻(刻削;研磨)

5.残缺,凋敝 wether。如:刓困(凋敝疲困);刓弱(残损疲弱);刓缪(损坏错乱)

6.玩忽 neglect。如:刓弛(玩忽废弛);刓脱(玩忽疏略);刓渎(玩忽轻慢)

7.挖,剜 dig。如:刓其目。

wánㄨㄢˊ

详细解释

削刻、镂刻。

《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坏损的。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尧诛九婴以定下土,血兵刓刃,仅就厥功。”

wánㄨㄢˊ

详细解释

1.〈书〉用刀挖;削去棱角。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楚辞‧屈原‧九章‧怀沙》)。

2.〈书〉磨损;毁坏。

尧诛九婴以定下土,血兵刓刃,仅就厥功(唐‧韩愈〈请上尊号表〉)。

字源字形

刓(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刓(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刓(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刓”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