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箸的解释

复制

zhù ㄓㄨˋ

⺮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7BB8 CJK 基本汉字

14画

8

上下结构

会意字

TFTJ

HJKA

MBM

88604

4632

8371

U+7BB8

[31431412132511]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箸字概述

〔箸〕字的拼音是(zhù),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4画

〔箸〕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箸〕字仓颉码是HJKA,五笔是TFTJ,四角号码是88604,郑码是MBM,中文电码是4632,区位码是

〔箸〕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箸〕字异体字是

箸字笔顺
箸字详解

zhùㄓㄨˋ

基本解释

筷子。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古同“著”,明显。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 —— 《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 李白《行路难》辍箸叹曰。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2.又。

亦辍箸曰。

3.又。

独一箸间。

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动词

1.通“著”。显明;显示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 《荀子·非十二子》霸者之善箸焉。 —— 《荀子·强国》致忠信,箸仁义。 —— 《荀子·王霸》

2.撰写,写作。后作“著”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 《后汉书》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 《史记》

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zhùㄓㄨˋ

详细解释

同“酌”。

zhùㄓㄨˋ

详细解释

筷子。

《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红楼梦•第七六回》:“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

1.标举。

《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义,足以竭人矣。”

2.撰述、写作。

《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详细解释

1.〈书〉筷子。

举箸、杯箸、象牙箸。

2.量词。用于计算用筷子夹菜的数量或次数。

连夹了几箸菜、一箸箸地夹。

字源字形

箸(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箸(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箸(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箸(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箸(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箸(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箸(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箸(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箸(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箸(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箸(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箸(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箸(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