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疸的解释

复制

dǎn ㄉㄢˇ

疒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U+75B8 CJK 基本汉字

10画

5

半包围结构

会意字

UJGD

KAM

TKA

00116

4010

8067

U+75B8

[4134125111]点、横、撇、点、提、竖、横折、横、横、横

疸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46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771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725頁,第5

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𡘋音旦。
說文》:黃病也。
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𡘋音亶──義同。

又,惡創也。亦作癉。

注解

〔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疸〕字拼音是dǎ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旦,五行属

〔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ǎn] ⑴ 〔黄~〕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da] ⑴ 见“ 疙瘩 ”( gē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