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字的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1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4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14頁,第31字
古文: 𨄃
音《唐韻》:直錄切;《集韻》、《韻會》:廚玉切,𡘋音蠋。
《說文》:蹢躅。詳蹢字註。
《史記・淮隂侯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例又,《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註〕躑躅,以足擊地。
音又,《集韻》:直角切,音濁。
《類篇》:迹也。
《前漢・敘傳》:伏孔周之軌躅。
音又,《韻補》叶直律切。韓愈〈樊宗師墓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例《廣韻》同「䠱」。
注解
〔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躅〕字拼音是z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蜀,五行属火。
〔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ú] ⑴ 〔踯~〕见“踯”。⑵ 足迹。
躅,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zhú),足部,共20画,左右结构。
常用导航
同音字
同部首
同笔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