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字的拼音是(zhú),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20画。
〔躅〕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躅〕字仓颉码是RMWLI,五笔是KHLJ,四角号码是66127,郑码是JIRI,中文电码是6483,区位码是。
〔躅〕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躅〕字异体字是 。
躅
1zhúㄓㄨˊ基本解释
①〔踯~〕见“踯”。
②足迹。
详细解释
名词
◎足迹foot mark; rack。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 —— 《说文》。按,迹也。三辅谓牛蹄处为躅。 —— 《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企望尘躅。 —— 《尔雅序》尘游躅于蕙路。 —— 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
躅路(行走的足迹)
动词
1.用于“踯躅”。徘徊不行pace up and down。
羸豕孚蹢躅。 —— 《易·姤》
躅踯(徘徊)
2.践踏;踏踩trample。
师旷东躅其足。 —— 《周书·太子晋》。注:“东躅,蹋也。”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 —— 刘明《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躅躅(行走的样子);躅足(犹跺脚);躅陆(顿足跳跃的样子);躅蹐(小步行走)
3.另见 zhuó。
躅
2zhuóㄓㄨㄛˊ详细解释
名词
1.足迹footprint。
躅,钲躅也。从足,蜀声。 —— 《说文》。按,迹也。尘游躅于蕙路。 —— 南朝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
躅路(道路)
2.功绩achievement。
校长程君 仲沂及奉职斯校之诸君子,低回遗躅,观感实深。 —— 梁启超《戴东原图书馆缘起》
3.另见 zhú。
躅
zhúㄓㄨˊ详细解释
名
1.足迹、踪迹。
《汉书•卷一○○•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
2.比喻前贤的行为、功绩。
宋•苏轼〈送顿起〉诗:“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动
◎踩踏。
《逸周书•卷九•太子晋解》:“师旷东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形
◎参见“踯躅”条。
躅
1zhúㄓㄨˊ详细解释
◎〈书〉踩踏。
师旷东躅其足,曰:善哉善哉!(《逸周书•卷九•太子晋解》)。
躅
2zhúㄓㄨˊ详细解释
◎〈书〉踪迹。
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汉书•卷一○○•叙传上》)、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躅,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读音是(zhú),足部,共2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