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瘻的解释

复制

lòu ㄌㄡˋ

疒部 共16画 半包围结构 U+763B CJK 基本汉字

16画

11

半包围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UKGV-86、ULVD-98

KLLV

TKZM

00144

待添加

待添加

U+763B

[4134125112512531]点、横、撇、点、提、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撇点、撇、横

瘻字概述

〔瘻〕字的拼音是(lòu),部首是疒部,总笔画是16画

〔瘻〕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瘻〕字仓颉码是KLLV,五笔是UKGV-86、ULVD-98,四角号码是00144,郑码是TKZM,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瘻〕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瘻〕字异体字是

瘻字笔顺
瘻字详解

lòuㄌㄡˋ

基本解释

〔~管〕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裏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中醫指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濃水。

详细解释

1.一种脖子肿大的症状。

《说文解字•疒部》:“瘘,颈肿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可 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2.常流脓水、不能收口的脓疡。

肛瘘、痔瘘。

膨胀、肿胀。

《淮南子•说山》:“貍头愈鼠,鸡头已瘘。”

1lòuㄌㄡˋ

详细解释

参见“痀瘘”条。

2ㄌㄩˊ

详细解释

1.〈书〉颈部肿大症,多因缺碘引起。

2.瘘管的本名。因先天发育异常、外伤、炎症、感染、或手术并发症等引起的异常通道,例如管腔脏器与体表或两个管腔脏器之间的非正常通道。病灶内的分泌物可经由瘘管流出。也作“瘺”。

3.中医指深部组织或淋巴结因感染或发炎,造成脓或分泌物由管道向身体表面流出或体内两个腔室相通。

lòuㄌㄡˋ
字源字形

瘻(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瘻(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瘻(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