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鑿的解释

复制

záo ㄗㄠˊ

金部 共28画 上下结构 U+947F CJK 基本汉字

28画

19

上下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OGUQ-86、OUFQ-98

TEC

KUQP

37109

待添加

待添加

U+947F

[2243143112321511355434112431]竖、竖、点、撇、横、点、撇、横、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点、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鑿字概述

〔鑿〕字的拼音是(záo),部首是金部,总笔画是28画

〔鑿〕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鑿〕字仓颉码是TEC,五笔是OGUQ-86、OUFQ-98,四角号码是37109,郑码是KUQP,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鑿〕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鑿〕字异体字是

鑿字笔顺
鑿字详解

záoㄗㄠˊ

基本解释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稱「鑿子」。

穿孔,挖掘。~孔。~井。~通。

器物上的孔,是容納枘(榫頭)的。

明確,真實。~~。證據確~。

详细解释

1.形聲。从金,鑿( zuò )省聲。从金,表示與金屬製品有關。本義:凡穿物使通都稱鑿。

2.同本義cut a hole; chisel or dig

鑿,穿木也。 —— 《說文》重木刊鑿之。 —— 《儀禮·士喪禮》皆是水鑿之穴。(鑿,這裏是沖刷的意思。)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鑿巾(在覆蓋死者臉部的巾上,正對口部的位置,剪開一通孔);鑿穴(開造洞穴)

3.挖掘;開鑿dig

鑿地爲坎。 —— 《漢書·李廣蘇建傳》水鑿之穴。 —— 宋· 沈括《夢溪筆談》水鑿之處。千錘萬鑿出深山。 —— 明· 于謙《石灰吟》

鑿溉(開渠灌溉);鑿龍(開鑿龍門。指大禹治水,鑿龍門以導流);鑿飲(掘井而飲)

4.開通open up

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 博望侯。 —— 《史記·張騫列傳》

5.穿鑿附會give strained interpretations and draw far fetched analogies

所惡於智者,爲其鑿也。 —— 《孟子·離婁下》

鑿說(穿鑿附會之說);鑿脫(穿鑿附會造成失誤);鑿言(穿鑿附會地說)

6.戳,用手指頭猛地一推jab

那婆子揪住鄆哥,鑿上兩個栗暴。 —— 《水滸全傳》

7.舂米使之精白polish

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 《左傳·桓公二年》

鑿八(指搗米一石,可得八斗)

8.引申爲沖刷wash

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 《夢溪筆談》

9.敲擊,捶打beat; strick

鑿得生疼;鑿了三下

名词

1.鑿子chisel

其次用鑽鑿。 —— 《漢書·刑法志》鑿齒持盾。 —— 《山海經·海外南經》釋椎鑿而上。 —— 《莊子·天道》

平鑿;圓弧鑿;菱形鑿

2.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ancient punishment of tattooing the face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 —— 《莊子》

3.[耳鼻口目等]孔竅 aperture

鑿眼(眼線)

1zuòㄗㄨㄛˋ

详细解释

1.穿孔或挖削用的工具。

汉•王充《论衡•效力》:“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2.器物上可镶嵌东西的下凹部分。参见“枘凿”条。

1.挖掘,将器物打洞穿通。

《管子•轻重戊》:“疏三江,凿五湖。”唐•李白〈丁督护歌〉:“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凿壁借光。

2.牵强附会而求合于义理。

穿凿附会。

确实。

罪证确凿、确凿不移。

2záoㄗㄠˊ

详细解释

(一)之语音。

záoㄗㄠˊ

详细解释

1.穿孔或挖漕用的工具。

凿子、圆凿、扁凿、斧凿。

2.用凿子打孔。

凿壁借光、凿一个洞儿。

3.挖掘。

凿井、开凿运河。

4.用凿子挖掘的孔穴。

方枘圆凿。

5.〈书〉确实。

言之凿凿、罪证确凿。

字源字形

鑿(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鑿(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鑿(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